7/25/2005

[讀後感]商週: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


【這是關於一條河、一個村、三個家庭、四個孩子, 擺盪在兩個國家之間的故事……

他們都擁有一個越南母親,和一本墨綠色的中華民國護照。 他們的命運因湄公河──這條
「母親之河」而相繫。 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其實還有3,000個……

一個越南媽媽帶著一個拿中華民國護照的孩子,開始了一個個悲傷的故事…】



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的今天,我們每天生活著,卻看不到很多背後的社會問題。
有愈來愈多的越南新娘懷抱著夢想嫁到台灣,但happy and forever的結局卻不是百分之百。

商業週刊第917期探討的主題,就是在這樣跨國婚姻不完滿的故事背後,殘酷的苦果落實在
下一代的身上。

我看到了用金錢買賣婚姻的悲哀,卻也感嘆國與國之間那不通情理的冷冰冰法條。

台灣90%以上的越南新娘,來自聯合國定義下絕對貧窮的湄公河三角洲,由於母系社會的關係,這些遠渡重洋嫁到台灣來的越南女子,一旦發生問題,大部份都會一塊將小孩帶回去。

因為拿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入不了越南籍就無法在越南上學。因為擁有一個不得不擁有,
又放棄不了的尷尬身份,他們殷殷期盼的臉就在每日的湄公河畔邊,無助的遠望應該是他們
國家的台灣。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跟我沒有太大的關係,事實上也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並不會有太大的
牽連與改變。

台灣大哥大的董事長說,今天我們不盡一份心,明天他們就會成為我們的負擔。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在幫自己的忙,而不是幫別人的忙。

一天兩天沒有牽連,十年二十年就會變成是加重在我們身上的社會成本。

還記得我大學三年級時,因為文化傳播這堂課研究過外籍新娘這個議題,受訪者正是只比我
大2歲的小舅媽,慶幸的是我的小舅媽至今都很幸福,而我的小表妹也沒有成為湄公河邊的
台灣囝仔。

跨文化的交流是多元社會所樂見接納和包容的,只是看不見的是這麼多被遺忘的悲哀,被過度
粉飾樂觀的社會數字給淹沒。震驚的是那麼多的媒體資源,卻永遠只會報導從馬上摔下來的
模特兒以及父親過世安葬的塔位編號和自己生日數字相同的這種爛東西。

商業週刊917期發行後的一個月內,促成政府編列3億元的預算,照顧需要幫助的
及關懷的角落,亦促成許多社會菁英重視這個問題,伊甸基金會也在越南設立華語班,幫助
這群孩子解決不能唸書的困境。原來商業週刊的力量不小,自始自終我都覺得只有它們才稱
的上是無冕王。

希望這群囝仔回家的路,不會太遠,也希望不僅僅是社會菁英,每一個人都能是關注的一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來留個言吧! 霸託霸託